温室空气湿度的调控
(1)大棚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因此,棚内湿度大。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阴雨天或浇灌后可达90%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间常为。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棚内地热线加温,也可降低相对湿度。采用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覆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湿度(20%左右)。
温室棚内空气成分
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叶茂盛的情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剧烈。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释放,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时以后,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强,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行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另外,可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800—1000PPM,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温室工程设计环境调控设备
我国温室栽培主要包括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现代化连栋温室。目前温室已经实现数字化控制,即按照经营者的生产目标,根据植物的农艺需求,对温室栽培对象和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控制和管理。建立在信息技术、施肥控制技术、智能农机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之上,集成先进的温室硬件及栽培技术,实现信息化栽培和管理。其主要特征为温室生产管理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具备远程监控能力。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多层温室项目的中农金旺于2025/4/2 18:34:43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beijing.mf1288.com/bjznjwgs-285296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