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室工作基本原理
这些电子在其运动径迹上使空气中的原子电离,产生一系列正负离子对,在灵敏体积内的电场作用下,电子、正离子分别向两极漂移,引起相应极板的感应电荷量发生变化,从而在外接电路中形成电离电流。在电子平衡条件下,测量到的电离电荷,理论上为次级电子所产生的全部电离电荷量。经与其中的空气介质相互作用,产生次级电子,
不同类型的电离室构造
不同类型的电离室构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板电离室,一种是圆柱型电离室。如下图所示:左侧为平板电离室,右侧为圆柱型电离室。电离室内电子和正离子的漂移,使得两电极上感生的电荷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电压或电流脉冲。这种脉冲始于离子对生成,终于离子对全部被收集。必须指出:不能以为脉冲是由电子和离子被收集到电极上才形成的,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电离室离子复合效应因子
极化效应与能量大小相关。故测量不同能量的射线时,应对每一档能量的射线,分别测定其对应的极化效应修正因子。电离室送检时,校准人员或用户应日常使用的电压及极性。之后使用时,均按值进行设置。离子复合效应的存在导致电离室空腔中的电荷不能被完全收集,故测量时需要一个复合修正因子Ks对结果进行修正。
电离室输出回路分析
当电路时间常数RC 在x0/v-量级时,电路放电速度相对快,由于电子脉冲速度很快,所以此时输出电压上升沿由电子脉冲贡献,当电子脉冲结束后,离子脉冲的充电速度相对RC放电慢,所以之后电容C一直在净放电,因此输出的电压脉冲一直减小,直到C上的电荷放完,因此下降沿主要由RC时间常数决定。电子和离子均给C充电直到全部被收集,因此输出电压幅度慢慢变大,直到保持到较大值附近。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矩阵电离室报价的易达测量于2025/4/28 19:55:46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beijing.mf1288.com/bjydcl-285866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