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监测
大坝安全监测是通过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对水利水电工程主体结构、地基基础、两岸边坡、相关设施以及周围环境所作的测量及观察;“监测”既包括对建筑物固定测点按一定频次进行的仪器观测,也包括对建筑物外表及内部大范围对象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直观检查和仪器探查。
通过观测仪器和设备,以及时取得反映大坝和基岩性态变化以及环境对大坝作用的各种数据的观测和资料处理等工作。其目的是分析估计大坝的安全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设法保证大坝安全运行。由于大坝的工作条件十分复杂,大坝和地基的实际工作状态难以用计算或模型试验准确预测,设计中带有一定经验性,施工时也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在长期运行之后,由于水流侵蚀和冻融风化作用,使筑坝材料和基岩特性不断恶化。因此,在初期蓄水和长期运行中,大坝都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坝一旦出现异常状态,必须及时发现和处理,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大坝失事不仅要损失全部工程效益,而且溃坝洪水将使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毁灭性损失。大坝安全监测是水库工程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大坝安全监测沿革
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方法和设备都较差,加以坝工设计、施工水平也不高,大坝失事时有发生。出名的有1928年美国的圣·弗朗西斯坝失事,1959年法国的马尔帕塞拱坝失事,1963年意大利的瓦依昂水库滑坡,都造成很大损失,引起社会震动,促使许多国家制定大坝安全监测法规,改进监测技术和监测仪器,使大坝监测工作得到很大发展。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实现了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都在其国内建立机构进行大坝安全监测资料的集中处理。中国的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开始于50年代中期,60年代逐步研制和生产了各种监测仪器,制定了《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等有关规定。80年代研制并应用了遥测垂线坐标仪、倾斜仪、水位计、激光准直设备等新仪器新设备,在龚咀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东江水电站等大坝上实现了内部观测仪器自动测量和自动处理,建立了全部国家性的大坝安全监测机构和资料分析中心,开始制定各种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技术规范。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功能
1、系统可以全天候运行,在恶劣环境及气候条件下仍能正常进行监测数据采集。
2、高精度、高可靠性、超低功耗监测。
3、自动采集数据,监测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远程控制。
4、多种信号传输模式,根据不同野外条件选择很合适的传输模式,同时支持RF、GSM、GPRS、北斗网络,智能选择。
5、支持多级,多种类型(现场直接预警+数据中心远程预警)报警、预警功能,并可通过软件界面、短息等多种报警的方式通知相关责任人。
6、可根据不同项目实际情况,可选择配备可合适的监测设备。
7、具有完善的防雷、避雷措施,能够保障系统的正常工作。
8、完全自主技术,功能改进、升级便利。
大坝安全监测指标介绍
坝体表面变形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精度要求满足±3mm,垂直位移精度要求满足±5mm。
接收机主要工作模式为静态观测模式,即以时段解的形式提供变形监测成果,应用于日常大坝定期变形观测应用场景;接收机次要工作模式为快速静态,当库区出现水位快速上涨等情况,需加密监测频次进行全天候24小时监测,接收机可切换成快速静态的形式,提供紧急状态下的高频次动态观测值。表面位移点均可以和当地的坐标系进行联测,所有监测点的坐标均可转换为当地坐标。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仪器的北京腾晟桥康于2025/3/30 9:33:51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beijing.mf1288.com/bjtsqk-285209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