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探伤仪
物理基础 波及波分类 介质的一切质点,是以弹性力互相联系的。
某质点在介质内振动,能激发起周围质点的振动。
振动在弹性介质内的传播过程,称为波。波,有电磁波(电波和光波)和声波(或称机械波)。
声波 声波是一种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
它可分为分次声波、可闻声波、超声波及特超声波。
人耳所能听闻的声波在20-20000赫之间。频率超过20000赫,人耳所不能听闻的声波,称超声波。声波的频率愈高,愈于光学的某些特性(如反射。折射定律)相似。
超声波探伤仪
分辨力
仪器与探头的分辨力是指在屏幕上区分相邻两缺陷的能力。能区分的相邻两缺陷的距离愈小,分辨力就愈高。
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屏幕上有用的较小缺陷信号幅度与无用的噪声杂波幅度之比。
信噪比高,杂波少,对探伤有利。信噪比太低,容易引起漏检或误判,严重时甚至无法进行探伤。
市场上有一些数字超声波探伤仪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2005年国家颁布新标准《GB/T10061-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在这部新标准启用的同时,还颁布了《JJG746-2004超声波探伤仪检定规程》。国家对数字超声波探伤仪的检定规程作了详细解释。
超声波探伤仪
微机问世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超声波仪器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相继推出计算机辅助的自动超声检测装置。
这些设备充分利用了微机的高精度运算、控制和逻辑判断功能,除提高了机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之外。还提高了当量读数和缺陷位置的精度,并较好地解决了存储、记录和打印输出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外还相应开展了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1983年,德国推出了一台便携式USD-I型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尽管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功能还不完善,但是已经具备了自动设置DAC曲线、自动判伤、数据存贮和打印输出等功能。
USD-I的问世,标志着超声波探伤仪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随即自1986年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得到了迅速发展。
超声波探伤仪
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我国NDT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已与国际接轨,国产超声波探伤仪也理应与国际接轨。
为了走向国际市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
标准化 应尽快制修订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的标准,并严格执行。
提高仪器性能,增加产品品种
在认真分析与国外同类产品在性能和技术指标上的差距后,国内的超声波探伤仪生产厂家应加以改进,使国产超声波探伤仪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在此就发射、接收和放大等模拟电路提出改进意见。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损伤鉴定超声波无损探伤仪报价的北京汉谷于2025/2/25 20:11:45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beijing.mf1288.com/bjhgjm-284405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