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探伤仪
超声波探伤中灵敏度一般是指整个探伤系统(仪器和探头)发现较小缺陷的能力。
发现缺陷愈小,灵敏度就愈高。 仪器的探头的灵敏度常用灵敏度余量来衡量。
灵敏度余量是指仪器较大输出时(增益、发射强度较大,衰减和抑制为0),使规定反射体回波达基准高所需衰减的衰减总量。
灵敏度余量大,说明仪器与探头的灵敏度高。
灵敏度余量与仪器和探头的综合性能有关,因此又叫仪器与探头的综合灵敏度。
盲区与始脉冲宽度 盲区是指从探测面到能够发现缺陷的较小距离。
盲区内的缺陷一概不能发现。 始脉冲宽度是指在一定的灵敏度下,屏幕上高度超过垂直幅度20%时的始脉冲延续长度。
始脉冲宽度与灵敏度有关,灵敏度高,始脉冲宽度大。
超声波探伤仪
微机问世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超声波仪器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相继推出计算机辅助的自动超声检测装置。
这些设备充分利用了微机的高精度运算、控制和逻辑判断功能,除提高了机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之外。还提高了当量读数和缺陷位置的精度,并较好地解决了存储、记录和打印输出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外还相应开展了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1983年,德国推出了一台便携式USD-I型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尽管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功能还不完善,但是已经具备了自动设置DAC曲线、自动判伤、数据存贮和打印输出等功能。
USD-I的问世,标志着超声波探伤仪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随即自1986年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得到了迅速发展。
超声波探伤仪
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我国NDT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已与国际接轨,国产超声波探伤仪也理应与国际接轨。
为了走向国际市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
标准化 应尽快制修订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的标准,并严格执行。
提高仪器性能,增加产品品种
在认真分析与国外同类产品在性能和技术指标上的差距后,国内的超声波探伤仪生产厂家应加以改进,使国产超声波探伤仪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在此就发射、接收和放大等模拟电路提出改进意见。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高精密超声波无损探伤仪价格的北京汉谷于2025/1/25 17:27:52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beijing.mf1288.com/bjhgjm-283810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