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科技相当于建设科技强国的“尖兵”和“突击队”,科学普及的作用就相当于夯实全民的科学基础。当你专注于正在播放的科普短片,回味着其中精彩的内容,可别因忘记下车而耽误行程。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同样是决定自主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构成社会进步的一个内在动力。也就是说,科普不到位,科技难。我们要建设型国家,必须像重视科技一样重视科学普及。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我们才能顺利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型国家的华丽转型。
神奇的材料——聚合物猫眼石
“聚合物猫眼石“是国外的科学家通过把细小的纳米微球分层铺在可延伸的纤维上面,创造出来的一种可以随拉伸而改变颜色的神奇材料。利用光学晶体研制的特殊油墨,科学家借助可调节电压的打印机,构造出任何可以改变颜色的柔软猫眼石。
这种细小的油墨颗粒大小仅200纳米,它模拟了自然界能够产生颜色的纳米结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蝙蝠用超声波可以判断障碍物、食物的位置,科学家于是发明了声呐,可以探测海洋、鱼群。蝴蝶的翅膀、鸟儿的羽毛以及一些多彩的宝石都是通过有序的纳米结构来弯曲和反射光线产生颜色,而不是通过色素。材料表面纳米晶体的不同排列方式产生不同的颜色。对于普通的色素而言,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并且容易褪色。这种因结构而产生的颜色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有不同的色彩,而且能够做到永远不掉色。
剑桥大学纳米光学中心的科学家Jeremy Baumberg说:“你不需要不同颜色的打印油墨,在打印的过程中就可以任意改变颜色。”
科普展品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
影响科普展览效果的主观客观因素很多。当线圈接通电流,线圈便产生了感应磁场,吸引小钢球运动,一个一个线圈顺序接通。为了让观众都能从中得益,在展览内容上我们既考虑到较高层次人们的需要,如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超导悬浮试验、光纤通讯等吸引了许多科技工作者;同时考虑到较低层次人们特别是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需要,如可视电话、鱼洗、二龙戏珠、车轮转台、转椅、拓朴、留影壁、红外探测、人体测试、魔棍、光学盘、骑自行车周游国内……,以及小发明小创作等,生动地反映出基础的力学、数学、声学、光学、生理、能量转换等知识,吸引了许许多多青少年学生及大学生观众。在展品设计和展示方式上,注重了趣味性。趣味性本身表现在展品在设计制造上的精巧奇妙,引人注目,也表现在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它鼓励观众在探索中学习、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使观众感到参观科普展览既是学习科学知识,又是娱乐享受。我们的展品有50%以上可以亲手操作或现场演示,应用声、光、电、录音机等现代技术以直观、易懂、富有趣味的表现手法,揭示深奥的科学道理。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大型科普展品的大成美育于2025/4/10 4:04:23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beijing.mf1288.com/whdcmy-2854455057.html
下一条:西顿照明专卖值得信赖「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