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档案的格式
作为备份用途的数字化档案成果就要求品质的,但是品质越高,存储容量也越大,存储成本和维护费用也相应增加,因此,我们必须在图像品质和存储容量之间找一个折中点。《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指出:采用黑白二值模式扫描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TIFF格式存储;采用灰度模式和彩色模式扫描的文件,一般采用 JPEG 格式存储,作为备份用途,一般应采用灰度模式或彩色模式进行档案数字化加工,以更真实地显示档案的原貌。备份用途的数字化成果,可以采用文件存储格式;主要有 TIFF、JPEG 等,目前,用的是TIFF 和JPEG格式。
档案存储的工作过程
存储 经索引和校对后的图像信息,要存入中心数据库。但在存储之前必须进行压缩以限度的节约存储空间。经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终存入光盘库。
查询:需要查询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检索,可以使用条件查询或模糊查询的方式,而不一定要知道凭证的全部要素。比如按名称、按发生日期范围检索等。通过快速检索技术,查询工作站可以通过网络同时检索文档图像。如果在分馆等下级单位,可以通过下发光盘或通过广域网来进行查询。
输出:文档被检索出来之后,可以自动还原显示在计算机的彩色显示器上,并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使用彩色打印机以 1:1 的比例把原始图像还原打印输出或使用传真机把图像传真出去或是通过E-MAL 把图像发送到终端。
档案托管存储
档案数据的部分分布于不同元件之间,因为数据通常仅在档案系统上积累(即未删除)。也就是说,出于顺应性目的而随时间维护所有可能的数据版本。在去重的情况下,数据容器(诸如文件)可以切分成多个部分,可以检验每个部分以确定它先前是否存储于档案系统上。例如,可以针对文件的每个部分提供指纹,并且可以搜索数据库寻找该指纹。如果在数据库中找到指纹,则仅记录对该数据库指纹(即对先前存储的数据)的引用。
档案存储如不正确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纸质档案的存储比任何一种载体都有高要求。由于一些年份较长纸质档案长时间缺乏得当的管理和保护,受到自然灾害或使用不当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同时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种种限制,例如:
(1)库房温湿度。在档案保护制度中,国家着重强调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控。因为库房温湿度的调节直接影响到虫害和霉菌的产生,由于空气中含有水分,容易滋生各种霉菌,而档案的制成材料本身就是霉菌生长的营养物,霉菌的生长率就会迅速,在极短的时间内侵蚀纸质档案实体,霉菌在吸取纸张养分的同时还会分泌有机酸,从而增加纸张的含酸量,促使其快速老化。
(2)人为利用。影响纸质档案寿命的因素一是人为利用而间接对纸质档案造成破坏。档案利用者在查找数据、图纸等重要资料时会不经意地因火种(烟头)、油墨、茶水等对纸质档案造成物质沾染。因素二是一些利用者因工作关系的原因,将纸质文件使用复印、拷贝,由于复印过程中产生不稳的因素,致使文件字迹油墨脱落,间接性地造成文件的破坏。因素三是利用者在存放文件资料时,由于包装在文件上面的胶片长期与文件压实在一起,导致胶片等材质产生静电而致字迹完全剥落消失等等,对纸质档案的影响十分不利。
总的来说,档案存储保护工作是从档案入库以后就必须进行的,入库之前基本上不用对其进行技术的保护,也就是说重点在于对档案存储的保护和管理。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档案托管存储公司的北京中泰德信于2025/5/9 15:50:42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beijing.mf1288.com/bjztdx-2861238891.html